|
新聞詳情
守好“一湖清水”!我省深入開展濱湖地區農業農村污染防治發表時間:2023-12-09 08:24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耀文 加強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是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策部署、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事關糧食安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廣大群眾身體健康。 11月5日,鄱陽湖濱湖縣區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共青城市召開,圍繞如何有效開展濱湖地區的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經驗交流,共同守護好鄱陽湖“一湖清水”。 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長期性的重大工作,形成步調一致、同頻共振的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合力是關鍵。 結合自身工作職能,省農業農村廳把推進農藥化肥減量行動作為工作重點,集成推廣全程綠色防控技術,建設綠色防控示范面積29.48萬畝、推廣測圖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124.89萬畝;省生態環境廳緊扣《鄱陽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在去年鄱陽湖湖區4個斷面穩定達標的基礎上,強力攻堅伍湖分場、吳城等5個重點斷面;共青城市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生活污水治理)納入各鄉鎮年終高質量發展成效目標考核,考核權重達4%,形成“一盤棋”推動格局。 在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截至今年9月底,鄱陽湖區總磷度為0.060mg/L,同比下降1.6%;斷面達標率為22.%,同比上升5.5個百分點;鄱陽湖周邊區域改廁28349個,完成率94.8%。 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基礎及配套設施不全、綜合性治理技術模式供給不足、多元市場投入相對較少、市場治理內生動力難以激發等問題依然存在,我省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 “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在防治過程中,我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充分尊重基層意愿,一個個新的“路徑”“方法”被挖掘出來。 近年來,上栗縣東源鄉橋頭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河水污染等問題依然突顯。為此,村黨支部組織召開屋場貼心會十余次,發動黨員群眾想辦法、出主意。 在村黨支部帶領下,該村把舊的旱廁改成三格化糞池,將5至10戶的三格式化糞池水通過污水管道輸送到大號三格化糞池進行二次凈化,污水經隔油池沉淀處理后,就可以經管道直接通往菜地、果園,真正實現“廢水”變“肥水”。 據統計,采取新的整治方案,平均每戶建設成本約5000元,比污水處理廠模式的成本要低得多。管網建好后,一般都是由果園菜園等受益人維護,村保潔員只要關注公共檢查孔完好無損就行。 村民們看到改造的好處,積極投工投勞,整個改造工程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月完工。因為一泓清水,該村還獲得生態環境部的肯定并受邀在全國推進會上介紹經驗。 除了發動群眾,智能化設備的運用也為防治工作打開新“賽道”。 共青城市澤泉鄉觀音橋村嶺上袁自然村,現有住戶110余戶,以前各家都有化糞池,但無任何污水收集和處理措施,污水排放方式為直接散排。11月5日,記者來到該村卻看到,村內道路整潔,村后的水塘清澈,走近正在咕咕作響的污水處理池,并沒有異味傳來。 “依托嘉沃智能罐和智慧云平臺,項目運行電耗0.2-0.3kwh/m3,較其他傳統工藝節電60%以上,單個污水處理站年綜合運維費用可降至6000元以內。”在嶺上袁(綜合廠)西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旁,江西嘉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程春明告訴記者,結合該村特點,項目選用SMART-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人工濕地+智慧云平臺)技術,不但節約經費,出水水質可達到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 農業農村污染防治,不僅讓村落的環境得到了改善,還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 2013年6月,懷揣著“綠色農業創業夢”的劉建在家鄉投資興建了九江禮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該公司已建成6個縣級運營中心、50余個糞肥服務中轉站和20余個秸稈收儲加工點,成長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劉建把企業能做大做強的原因,歸功于對農業廢棄物的最大化利用。 11月4日,記者隨劉建來到九江禮淶展示大廳,大屏幕上,九江禮淶數字循環農業數據一張圖系統,正在實時顯示該公司的糞肥中轉站、產區產值、銷量排行等信息。 劉建告訴記者,九江禮淶以1個運營中心+N個區域服務站+N個養殖場+N個種植戶方式整縣推進,就地處理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就近綜合利用糞肥(含沼液),統籌生產銷售商品有機肥。同時,該公司還深入鏈接種植業和養殖業,打造堆肥設備、有機肥產品等多個盈利點,構建可持續的盈利“造血”機制。 “我們有個禮淶夢,圍繞生態循環農業打造禮淶夢,立足江西,走向全國。”劉建表示,生態循環、綠色發展是農業永恒的主題,只有沿著綠色的方向,才會有更廣闊的空間。目前,該公司正在加速“接二連三”步伐,構建從養殖到生物發酵到種植,再到農產品電商的生態農業產業鏈。 有夢就有遠方。隨著我省對濱湖地區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鄱陽湖畔的“一湖清水”,將為濱湖地區帶來更多綠色發展機遇。
文章分類:
集團新聞
|